:::

最新消息

自由開講》面對災難的科技盾牌:強化台灣通訊韌性的新趨勢

科普訊息
22
NOV2024

2024/11/22 21:00

◎陳擷安

台灣位處於地震帶和颱風頻繁的區域,面對自然災害的風險極高,如何有效提升緊急應變能力是政府與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。

總統賴清德在數發部次長闕河鳴陪同下,視導救災時的多重通訊系統演練過程。(數發部提供)

總統賴清德在數發部次長闕河鳴陪同下,視導救災時的多重通訊系統演練過程。(數發部提供)

數位發展部近日推動的非同步衛星緊急應變網路,正是為強化我國災害應變時期的通訊韌性,確保在天災或重大意外事件發生時,通訊系統不致於全面癱瘓。這一系統透過整合非同步軌道衛星與高空通訊平台,實現多元異質應變網路的測試,對於提升台灣在災害中維持基本通訊能力,具有重大意義。

首先,台灣的地形多山,加上海島國家的特性,使得傳統的地面通訊系統在面對災害時,極易因為地震、颱風等自然現象而中斷。過去幾次大型災害中,像是0403花蓮大地震,許多地區因通訊中斷,使得救援行動受到極大限制。在這種情況下,衛星通訊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。

數發部在災後迅速出動應變網路行動車及低軌衛星設備,協助建立緊急通訊,不僅確保救災指揮系統的正常運作,還進一步開放網路資源供災民使用,顯示出衛星通訊在應急時刻的關鍵角色。這種技術上的進步,將有助於提升政府和民間在面對未來災害時的反應速度,減少因通訊中斷所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。

數位部正式開通太平島上SES中軌衛星訊號,通訊綜合效能約為之前的3.9倍,提供駐紮太平島海巡署官兵使用。(數位部提供)

數位部正式開通太平島上SES中軌衛星訊號,通訊綜合效能約為之前的3.9倍,提供駐紮太平島海巡署官兵使用。(數位部提供)

其次,低軌衛星與中軌衛星的聯合應用,進一步強化了通訊的穩定性和覆蓋範圍。目前,透過低軌衛星OneWeb和中軌衛星SES的合作,台灣多數地區已能獲得穩定的通訊服務,雖然還有部分地區如東南沙群島等,尚未完全實現24小時的連線服務,但隨著泰國地面站的啟用,預計年底前這一目標將會達成。這種全天候、無間斷的通訊連線,為台灣在面對颱風、地震等突發事件時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。當地面網路設備因災害損毀時,衛星通訊將作為備用方案,確保指揮系統能夠持續運作,並即時掌握災情,為救援人員提供更精確的資訊與資源調度。

此外,多元異質應變網路的建立,也為台灣的緊急應變能力提供了技術上的創新與保障。這種網路架構融合了衛星通訊、無線電系統、高空通訊平台等不同技術,讓救援單位在地形複雜或基礎設施損毀的情況下,依然可以保持基本的通訊能力。特別是在偏遠地區或山區,這種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改善現場指揮的效率。例如,台東縣消防局提到,若能在救災現場即時傳送影像到災害應變中心,將有助於指揮官更快速分配資源,減少災害損失。這顯示出多元通訊技術不僅僅是災後重建的重要工具,更是救災過程中實時協調的核心環節。

最後,這些措施不僅僅是針對目前已知的災害風險,還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全新挑戰做好了準備。數發部推動的「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驗證計畫」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,該計畫涵蓋了低軌衛星、中軌衛星的測試,旨在確保軍政指揮系統在面對各種緊急情況時,仍能保持通訊暢通。未來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,這種網路架構還有可能應用於更廣泛的緊急應變場景,甚至可能在國防、能源等關鍵領域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
數發部推動的非同步衛星緊急應變網路,不僅顯著提升了台灣的災害應變能力,還為未來災害的來臨提供了更強大的技術保障。隨著多元異質通訊技術的不斷完善,台灣在面對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時,將擁有更強的韌性與應變能力,進一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
(作者為科技集團法務)

原文來源:https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862252